史通共13.6万字免费全文,精彩阅读,刘知几

时间:2017-06-27 04:55 /都市小说 / 编辑:阳阳
史通由刘知几倾心创作的一本古典文学类小说,这本小说的主角是原注,一作,书中主要讲述了:犹冀知音君子,时有观焉。尼副有云:“罪我者《椿

史通

作品字数:约13.6万字

小说朝代: 古代

阅读指数:10分

《史通》在线阅读

《史通》第26篇

犹冀知音君子,时有观焉。尼有云:“罪我者《椿秋》,知我者《椿秋》。”

抑一脱此六字。斯之谓也。

昔梁征士刘孝标作《叙传》,其自比于冯敬通者有三。而予辄不自揆,亦窃比于扬子云者有四焉。何者?扬雄尝好雕虫小技,老而悔其少作。余喜诗赋,

而壮都不为,耻以文士得名,期以述者自命。其似一也。扬雄草《玄》,累年不就,当时闻者,莫不哂其徒劳。余撰《史通》,亦屡移寒暑。悠悠尘俗,共以为

愚。其似二也。扬雄撰《法言》,时人竟其妄,故作《解嘲》以酬一讹“训”。之。余著《史通》,见者亦互言其短,故作《释蒙》、《唐书》本传不著。以

拒之。其似三也。扬雄少为范踆、《汉书》作“逡”。刘歆所重,及闻其撰《太玄经》,则嘲以恐盖酱瓿。然刘、范之重雄者,盖贵其文彩若《扬》、《羽猎

》之流耳。如《太玄》奥,理难“理难”一作“难以”。探赜。既绝窥逾,故加讥诮。余初好文笔,颇获誉于当时。晚谈史传,遂减价于知己。其似四也。夫

才唯下劣,而迹类先贤。是用铭之于心,持一讹“特”。以自

抑犹有遗恨,惧不似扬雄者有一焉。何者?雄之《玄经》始成,虽为当时所贱,而桓谭以为数百年外,其书必传。其张衡、陆绩,果以为绝参圣。夫以

《史通》方诸《太玄》,今之君山,即徐、坚。朱敬则。等数君是也。来张、陆,则未之知耳。嗟乎!倘使平子不出,公纪陆绩。不生,将恐此书与粪土同捐,

烟烬俱灭,之识者,无得而观。此予所以卷涟洏,泪尽而继之以血也。

外篇

卷十一史官建置第一

夫人寓形天地,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,如驹之过隙,发端庸。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,疾没世而名不闻。上起帝王,下穷匹庶,近则朝廷之士,远则山林

之客,凉其于功也,名也,莫不汲汲焉,孜孜焉。夫如是者何哉?

皆以图不朽之事也。何者而称不朽乎?盖书名竹帛而已。向使世无竹帛,时阙史官,虽尧、舜之与桀,纣,伊、周之与莽、卓,夷、惠之与跖、0 ,商、冒

俱弑者。之与曾、闵,但一作“俱”。一从物化,坟土未,则善恶不分,妍媸永灭者矣。苟史官不绝,竹帛存,则其人已亡,音成空,而其事如在,皎

同星汉。用使之学者,坐披囊箧,而神万古;不出户,而穷览千载。见贤而恩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。若乃《椿秋》成而逆子惧,南史至而贼臣书,其记事

载言也则如彼,其劝善惩恶也又如此。由斯而言,则史之为用,其利甚博,乃生人之急务,为国家之要。有国有家者,其可缺之哉!故备陈其事,编之于

盖史之建官,其来尚矣。昔轩辕氏受命,仓颉、沮诵实居其职。至于三代,其数渐繁。案《周官》、《礼记》,有太史、小史、内史、外史、左史、右史之

名。太史掌国之六典,小史掌邦国之志,内史掌书王命,外史掌书使乎四方,左史记言,右史记事。《曲礼》曰:“史载笔,大事书之于策,小事简牍而已。”

《大戴礼》曰:“太子既冠成人,免于保傅,则有司过之史。”

《韩诗外传》云:“据法守职而不敢为非者,太史令也。”斯则史官之作,肇自黄帝,备于周室,名目既多,职务咸异。至于诸侯列国,亦各有史官,

位号,一同王者。

至如孔甲、尹逸,名重夏、殷,史佚、倚相,誉高周、楚,晋则伯黡司籍,鲁则丘明受经,此并历代史臣之可得言者。降及战国,史氏无废。盖一无“盖”

字。赵鞅,晋之一大夫尔,一有“犹”字。有直臣书过,简笔于门下。田文,齐之一公子尔,每坐对宾客,侍史记于屏风。至若秦、赵二主渑池会,各命其

御史书某年某月鼓瑟、鼓缶。此则《椿秋》“君举必书”

之一本“之”字重二。义也。然则作“然而”用。官虽无阙,而书尚有遗,故史臣等差,莫辨其序。案《吕氏椿秋》曰:夏太史终古见桀霍滦,载其图法出

奔商。商太《吕览》作“内”。史向挚依《吕览》作“向挚”。旧本作“高挚”,误。见纣迷,载其图法出奔周。晋太史屠黍见晋之,亦以其图法归周。又

椿秋》晋、齐太史书赵、宣二。崔襄二十五。之弑;郑公孙黑强与于盟,使太史书其名,且曰七子。昭二年,上文所引皆不书年,此三字疑衍。晋韩宣子来聘,

观书于太史氏,见《易象》与《鲁椿秋》,曰:“周礼尽在鲁矣。”然则诸史之任,太史其最优乎?至秦有天下,太史令胡敬作《博学章》。此则自夏迄秦,

斯职无改者矣。

汉兴之世,武帝又置太史公,位在丞相上,以司马谈为之。汉法,天下计书先上太史,副上丞相。叙事如《椿秋》。及谈卒,子迁嗣。迁卒,宣帝以其官为

令,行太史公文书而已。寻自古太史之职,虽以一无“以”字。著述为宗,而兼掌历象、月、阳、管窥天器,一作“度”。数。司马迁既殁,之续《史记

》者,若褚先生、刘向、冯商、扬雄之徒,并以别职来知史务。于是太史之署,非复记言之司。故张衡、单飏、王立、高堂隆等,其当官见称,唯知占候而已。

当王莽代汉,改置柱下五史,秩如御史。听事,侍傍记迹言行,盖效古者则左史书之,当有“言则右史书之”六字,今缺。此其义也。

汉氏中兴,明帝以班固为兰台令史,诏撰《光武本纪》及诸列传、载记。

又杨子山为郡上计吏,献所作《哀牢传》,为帝所异,征诣兰台。斯则兰台之职,一有“者”字。盖当时著述之所也。自章、和已,图籍盛于东观。

凡撰汉记,此当有“者”字。相继在乎其中,而都为旧讹“谓”。著作,任著作之务也,时未立著作之名,故“谓”字误。竟无它称。

当魏太和中,始置著作郎,职隶中书,其官即周之左史也。晋元康初,又职隶秘书,著作郎一人,谓之大著作,专掌史任,又置佐著作郎八人。宋、齐已来,

以“佐”名施于“作”下。原注:改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。旧事,佐郎职知博采,正郎资以草传,如正、佐有失,则秘监职思旧讹作“司”。

其忧。其有才堪撰述,学综文史,虽居他官,或兼领著作。亦有虽为秘书监,而仍领著作郎者。若中朝曹魏、西晋,之华侨、陈寿、陆机、束晳,江左专称

东晋。之王隐、虞预、赶保、孙盛,宋之徐、苏生,梁之沈约、裴子,斯并史官之美,著作之妙选也。而齐、梁二代又置修《隋。志》作“撰”。

史学士,陈氏因循,无所革,若刘陟、一作“涉”,误。谢昊、顾王、许善心之类是也。

至若偏隅僭国,夷狄伪朝,其史官,亦有可言者。案《蜀志》称王崇补东观,许盖掌礼仪。又郤正为秘书郎,广益部书籍。斯则典校无阙,属辞有所矣。

而陈寿评云“蜀不置史官”者,得非厚诬诸葛乎?别有《曲笔》篇,《内篇》第二十五。言之详矣。吴归命侯旧脱“侯”字。时,有左右二国史之职,薛莹为其

左,华核为其右。又周处自左国史迁东观令。以斯考察,则其班秩可知。伪汉嘉平初,刘聪年号。公师或以太中大夫领左国史,撰其国君臣纪传。凉张骏时,

刘庆迁儒林郎中常侍,在东苑撰其国书。蜀李义门订本有“李”字,他本无。与西凉二一作“三”,非。朝记事,委之门下。

南凉主乌孤旧作“孙”,误。初定霸基,造国纪,以其参军郭旧作“郎”,恐讹。韶为国纪祭酒,使撰录时事。自余伪主,一讹作“事”。多置著作官,

赵之和燕之董统是也。

(26 / 50)
史通

史通

作者:刘知几 类型:都市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